泰国新闻网XTHAI报道,一场老乡间的“信任危机”让中国江西九江男子小刘(化名)险些丧命。2025年7月,小刘在老乡的“高薪邀约”下,满怀憧憬前往柬埔寨波贝新城管理酒吧,却不料落入精心设计的电诈陷阱。他和另一名杨姓老乡被卖进诈骗园区,历经9天小黑屋里的殴打、电击折磨,最终靠亲友筹集3.65万美元赎金才死里逃生。这不仅是个人的悲惨遭遇,更揭露了跨国电诈黑链的残酷真相。
事情的起因很简单。小刘在国内做酒吧营销,7月时接到老乡张云龙的邀请。张云龙自称在柬埔寨开酒吧和饭店,缺人手管理,许以1500美元底薪加提成的诱人条件。两人是同乡,熟人关系让小刘放松警惕,带着杨姓老乡一起飞往柬埔寨。然而,到了地方才发现所谓的酒吧根本不存在,饭店也和张云龙关系不大。小刘察觉不对想走,却已被拖住,最终以每人1.8万美元的价格被卖进园区。
进入园区后,小刘和杨姓老乡被关进“小黑屋”,每天面对吊打、电击,几乎断粮,只有点小馒头和自来水果腹。对方逼他们给家人打电话谎称赌博欠债要钱,幸好小刘妻子识破骗局,未上当。尽管如此,暴行未停,他们甚至被转移至越南边境另一园区,强迫学习电诈套路。园区还安排他们发微信报平安,制造安全假象。最终,小刘通过柬埔寨的朋友多方打探,支付3.65万美元赎金,才得以脱身。
小刘回忆,园区内的景象令人不寒而栗:韩国人被关三个月每日仅一盒米饭,湖南男子被打得满脸是血,甚至有人关押多年已头发花白。哭喊声、哀求声不绝于耳,绝望弥漫每个角落。“能出来的概率少之又少,我算幸运的。”小刘声音低沉地说。
这种“熟人陷阱”近年来在东南亚电诈案件中屡见不鲜。柬埔寨、缅甸等地诈骗园区常以高薪工作为饵,利用老乡、朋友等关系降低受害者戒心。一旦落网,殴打、勒索、强迫电诈成为家常便饭,甚至有人永远消失在黑暗中。尽管中国警方与多国合作持续打击跨境电诈,但园区封闭管理和庞大利益链条让解救工作困难重重。柬埔寨已成为部分中国诈骗分子的庇护所,受害者多为同胞,处境堪忧。
小刘获救后,已在江西省公安厅和柬埔寨当地报警,试图追究张云龙及其团伙责任。他透露,仅他所知就有4人被张云龙骗至柬埔寨。逃出生天的小刘忍不住感慨:“更多人可能一辈子走不出来。”这句话背后,是对人性信任的沉重拷问,也是对跨国犯罪无尽黑暗的控诉。我们不禁想问,高薪诱惑下,如何不被“熟人”蒙蔽?或许,警惕是最昂贵却也最必要的护身符。
加入我们的讨论区 «点我加入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