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国新闻网XTHAI报道,中国反网络诈骗中心最新数据让人触目惊心:全国灰产从业者已超过800万,平均年龄只有23.7岁,90后和00后占据了七成以上。2024年,这个地下产业的规模高达2800亿元,每天资金流动达7.6亿元,相比三年前暴增154%。年轻、低龄、高科技,灰产正以惊人的速度侵蚀社会。
报告直指灰产的三个层级分化。首先是基础层,低龄化趋势明显,像浙江一名职校生因出租6张银行卡被判刑,涉案者平均年龄低至16.2岁。其次是技术层,高学历化严重,温州警方就曾破获一个985高校黑客团伙,他们利用区块链跨链技术制作勒索病毒,甚至瘫痪了省级医保系统。最后是组织层,产业化升级迅猛,一名00后搭建AI诈骗平台,通过情感分析定制话术,仅三个月就非法获利200万元。
经济诱惑和技术普及是灰产滋生的温床。2025届高校毕业生平均起薪只有5800元,而灰产“入门岗”月薪轻松过万;在暗网上,花5000元就能买到全套诈骗工具包;更糟的是,一些青少年被网络谣言误导,以为“出租银行卡没大事”,结果集体参与“跑分”后落网。
面对这场危机,公安部启动了“清源2025”专项行动,将灰产人员纳入征信黑名单,限制其升学和就业机会。技术反制也在加码,国家反诈中心APP一年拦截超120亿条诈骗信息,AI反诈机器人还能实时反击诈骗话术。教育部今秋将在百所高校试点《反诈防骗》必修课,银行也推出灰产账户实时熔断机制,试图掐断资金链。
最高法通过典型案例发出警告:恶意退款、洗钱等行为必将面临实刑。得益于区块链资金溯源技术,洗钱案件破案率已提升至89%,2025年上半年灰产案件批捕率同比激增37%。然而,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,光靠打击还不够,青年发展焦虑和法治意识薄弱才是灰产背后的深层病灶,不解决这些问题,灰产的阴影恐怕难以彻底清除。
这不仅是一场法律与技术的较量,更是对社会公平和青年未来的拷问。你是否也曾收到过可疑信息?欢迎分享你的防诈小故事,或许能帮到更多人!
加入我们的讨论区 «点我加入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