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国新闻网XTHAI报道,美国再次在国际卫生事务上“唱反调”,正式宣布拒绝接受世界卫生组织(WHO)2024年通过的《国际卫生条例》修正案。这项修正案旨在加强全球对未来大流行病的防范能力,但美国却以“维护国家主权”为由,选择站在了反对的一方。
事情是这样的:世界卫生组织在2024年推出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《国际卫生条例》修正案,特别引入了“大流行紧急事件”这一新类别,意在提升全球对新型病原体的防御能力。然而,美国国务院和卫生部在7月18日发表联合声明,明确表示拒绝接受这一修正案。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和卫生部长小罗伯特·肯尼迪在声明中批评,修正案制定过程缺乏充分的公众参与,扩大了世卫组织在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中的作用,甚至赋予其制定大流行声明的额外权力,同时还推动所谓“公平获取”卫生商品的能力。他们还指出,修正案中的术语模糊且宽泛,可能让国际应对行动偏向政治化的“团结”问题,而非快速有效的实际行动。
说到这里,不得不提一个背景: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今年1月重返白宫后,迅速签署行政令,宣布美国再次退出世卫组织,并暂停向该组织提供资金和支持。这一决定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担忧,毕竟美国曾是世卫组织最大的单一捐助国。退出程序需要12个月,今年5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第78届世界卫生大会上,美国已缺席《大流行协定》的审议。这份协定被世卫组织称为“具有历史意义”的成果,是各国历经三年多密集谈判达成的共识,旨在通过全球合作更公平、更有力地应对未来大流行病。
更耐人寻味的是,小罗伯特·肯尼迪还在世卫大会的视频讲话中公开鼓动其他国家效仿美国“退群”。这一举动显然让联合国坐不住了,秘书长发言人迪雅里克直接回应:“世卫组织是联合国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解决全球卫生问题的唯一办法是会员国以科学、非政治化的方式合作。”这话说得够直接,分明是在敲打某些“特立独行”的行为。
话说回来,美国此番拒绝修正案,声称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,但实际上,《国际卫生条例》修正案和《大流行协定》并无任何内容凌驾于国家主权之上。相反,这些文件强调的是国际协调与合作。回顾历史,前总统拜登领导的民主党政府曾积极参与相关谈判,而特朗普上台后的一系列操作,似乎更像是在用卫生问题上演“美国优先”的政治戏码。
总之,这场风波远未结束。美国退出世卫组织的决定会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?国际卫生合作又将如何在缺少重要一员的情况下继续推进?让我们拭目以待,看看这场“卫生大戏”还将上演哪些剧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