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国新闻网XTHAI报道,美军6月对伊朗三处关键核设施的轰炸行动,效果似乎没有外界想象中那么“毁灭性”。根据最新披露的消息,这次空袭仅对其中一处设施造成了严重破坏,另外两处的受损程度相对较轻。如果伊朗有意恢复铀浓缩活动,未来几个月内可能就能让这几处设施“重新开工”。这话听起来,怎么有点像美军的“重拳出击”打在了棉花上?
具体来说,6月22日,美军轰炸机对伊朗的福尔多、伊斯法罕和纳坦兹三处核设施展开了空袭。美国总统特朗普当时信心满满地宣称,这波操作彻底摧毁了伊朗的核能力。然而,情报评估却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。据熟悉情况的美国官员透露,只有福尔多核设施遭受了重创,其铀浓缩能力预计将被推迟长达两年。而另外两处设施的情况则没那么“惨烈”,修复起来可能只是时间问题。
更耐人寻味的是,原本美国中央司令部还制定了一份更为激进的计划,打算对伊朗的六个核设施进行持续数周的“地毯式轰炸”,确保伊朗核计划彻底玩完。不过,特朗普在听完汇报后直接按下了“暂停键”。原因很简单,他并不想让美国进一步陷入冲突泥潭,更担心双方在激烈交火中付出惨重代价。不得不说,这位总统在关键时刻还是展现了一丝“冷静”。
与此同时,美国和以色列内部正在“头脑风暴”后续对策。如果伊朗迟迟不愿重启核协议谈判,或者有迹象表明他们试图重建受损设施,那么是否需要对那两处“轻伤”的设施再补刀,就成了讨论的焦点。这种局势,真是让人捏一把汗。
伊朗的核计划一直是国际社会的敏感话题。以色列方面此前也曾对伊朗核设施发动过空袭,称这是“先发制人”的行动。而根据最新的情报,伊朗在伊斯法罕的铀库存可能仍有部分幸存,且这些铀已浓缩至接近武器级的60%水平。虽然他们的核计划重建能力被削弱,但手中握有如此高浓度的材料,依然让不少专家担忧潜在的核扩散风险。
总的来说,这场轰炸的“战果”恐怕无法让所有人满意。伊朗核问题的下一步走向,仍然充满不确定性。未来几个月,国际社会估计还得继续盯着这片中东热土,看看局势究竟是会趋于缓和,还是再起波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