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国新闻网XTHAI报道,菲律宾近期爆出令人痛心的社会问题:贫困家庭在社交平台上公开贩卖亲生婴儿,人权委员会(CHR)对此发出严重警告,呼吁社会正视这一残酷现实。
这不是普通的拐卖,而是骨肉分离的悲剧。CHR发言人贝达·埃普雷斯在接受采访时直言,调查发现许多案件中,卖家竟是婴儿的亲生父母或近亲,背后原因往往是极端贫困。试想一下,一个家庭穷到连孩子的温饱都无法保障,最终只能忍痛“出售”自己的骨肉,这种无奈让人心碎。更令人震惊的是,这些交易往往在社交媒体上明目张胆地进行,Facebook成为犯罪分子的“交易温床”,一些私人账号甚至公开发布广告,帮忙“谈价”领养,毫无遮掩。
情况有多严重?早在7月初,菲律宾警方在帕赛市的一次诱捕行动中,就救出了一名仅1个月大的婴儿,这名婴儿在网上被标价9万比索出售。那次行动共解救了11名儿童,逮捕16名嫌犯,其中一人已被定罪。更令人不安的是,国家儿童照护署(NACC)透露,仅6月中旬就发现有12个Facebook群组涉及婴儿买卖,每个群组的用户数超过20万人。此外,CHR还在调查部分案件是否涉及伪造出生证明,让买家冒充婴儿的亲生父母,这种行为无疑是雪上加霜的犯罪。
法律不会对此视而不见。违反《反对虐待、剥削和歧视儿童特别保护法》以及《反人口贩运法》的行为,一旦定罪,最重可判处相当于40年的无期徒刑。然而,惩罚虽然严厉,却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。贫困,是驱动这些悲剧的根本原因。
说到这里,不得不提一个令人愤怒又无奈的现象:网络让犯罪变得更加便捷。据了解,婴儿在网上黑市的价格从3万比索到200万比索不等,背后牵涉的不仅是父母,还有中间人和买家,整个链条异常复杂。CICC执行主任亚历山大·拉莫斯直言,这种非法交易虽然不是新问题,但社交媒体让它变得更加隐蔽和猖獗。
目前,CHR正联合菲律宾警方和NACC全力追查,同时将案件移交司法部处理。更值得欣慰的是,通过多部门合作,部分非法Facebook页面已被关闭,数量从23个减少到7个。但这只是冰山一角,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和非法领养问题,仍是菲律宾社会亟需面对的挑战。
说到底,这不仅是一场法律与犯罪的较量,更是一场人性与贫困的博弈。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该思考:当一个家庭连孩子的未来都无法守护时,社会又该如何伸出援手?这场悲剧,值得我们深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