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国新闻网XTHAI报道,随着“食用花卉”逐渐从赏心悦目的装饰品摇身一变成为餐桌上的新宠,泰国的美食圈可是热闹非凡。然而,这股健康与美学的热潮背后,却隐藏着一份让人皱眉头的“农药残留”报告,提醒大家:花虽美,入口需谨慎!
先来说说这股热潮,食用花卉在泰国乃至全球市场可是势头强劲,增长率超过10%,成为健康饮食和美食摆盘的“流量密码”。从茉莉花的清香到玫瑰的浪漫,再到桂花的甜美,这些花儿不仅点缀了菜肴,还被企业家们看中,计划出口海外,赚得盆满钵满。虽然官方还没给泰国市场价值定个数,但这块蛋糕的潜力,足以让农民和商家笑开花。
然而,花再美,也得经得起“体检”。在2025财年第33届医学科学年会上,一份名为《2024年泰国食用开花植物和花卉农药残留调查与监测》的报告让人坐不住了。这份报告由食品质量安全局联合多个医学科学中心发布,调查了全国13个卫生区的192个食用花卉样品。结果显示,近60%的样品,也就是115个,检测出农药残留,而其中茉莉花“中招”最多,占比24%,玫瑰紧随其后,占22.4%。更别提还发现了33种有害物质,含量从每公斤0.01毫克到6.20毫克不等,直接被归类为“不洁食品”。
具体到区域,呵叻府第九医科中心的调查更让人捏把汗。他们在4个府收集了18个样品,其中玫瑰花的“中标率”高达75%,检出包括溴虫腈、多菌灵等农药,种类之多让人咋舌。相比之下,桂花稍好一些,但仍有33.3%的样品不合格。
说到底,花农们为了产量和品相,难免会用上农药,但消费者可不希望吃花的同时还“吃”进一堆化学品。专家们呼吁,政府得赶紧出手,制定更严格的农药残留标准,加大监测力度,别让这朵“食用花卉”的市场之花还没盛开就先凋谢了。
顺带一提,研究还提到,泰国农药进口量近年来波动不小,尤其在2021年有回升趋势,疫情可能也推了一把(参见。这也提醒我们,农药管理不仅是花卉市场的问题,更是整个农业的大课题。说到这里,不禁想问一句:下次吃花,你敢不敢先问问,这花“洗干净”了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