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国新闻网XTHAI报道,泰国在与美国的关税谈判中展现了“硬核”的一面,明确表示不会对所有美国进口产品敞开大门全面零关税。随着2025年8月1日互惠关税谈判最后期限步步逼近,泰国政府强调,保护国内农业和企业是底线,不能随意让步。
话说回来,泰国可不是在“闭门造车”。就在2025年7月17日,泰国团队通过电话会议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进行了第二轮谈判,提交了一份更新提案,目前正翘首以盼华盛顿的回应。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皮猜透露,谈判在操作层面已经有了些许进展,泰国甚至对数字做了一些“小幅调整”,只等美方点头。不过,如果美方反应不给力,下一轮谈判的时间安排还得再议。
泰国财政部副部长朱拉蓬更是毫不含糊地亮明了态度:泰国绝不会像某些国家一样,对美国全面开放市场。他以越南为例,指出越南对美出口需承担20%关税,但进口美国产品却是零关税,看似占便宜,实则暗藏危机。朱拉蓬警告,这种协议可能会引发“多米诺效应”,根据最惠国待遇原则,泰国若对一个国家零关税,就得对其他自由贸易伙伴一视同仁,这无异于打开了“溃坝”的阀门,对本地企业和敏感农产品造成毁灭性打击。
不过,泰国也不是完全“铁板一块”。朱拉蓬澄清,新提案中看似对“数万种商品”给予零关税,但其实只是海关关税代码的数字游戏,实际产品类别远没那么夸张,呼吁外界别过度解读。至于外界传闻的36%高关税风险,泰国也直言,如果谈判破裂,这个税率确实可能成为现实,比起东盟其他竞争对手,泰国显然不想沦为“吃亏的一方”。
更值得玩味的是,朱拉蓬还点出了一个现实问题:不管将来美国总统是谁,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已是板上钉钉。泰国私营部门必须赶紧调整策略,政府也承诺拿出2000亿泰铢的软贷款,帮助受冲击的企业渡过难关,保住就业。同时,泰国还得加速出口市场多元化,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。
其实这场谈判就是一场“互利”的博弈。朱拉蓬一针见血地说,如果只有一方占尽好处,协议根本无从谈起。而泰国国内也在重新审视本地投资和产品优惠政策,确保真正惠及本土企业。危机与机遇并存,泰国似乎已经做好了“随机应变”的准备,接下来的剧情,就看美方怎么接招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