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初,泰国政府启动了一场针对学生签证滥用现象的全面整顿,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。在这一波高强度的签证清查行动中,大量以学习为名、实则滥用学生签证在泰国非法滞留或从事工作的外国人被清除出境。据泰国媒体披露,仅在第一阶段执法中,泰国移民局就取消了数百份有效期内的学生签证,尤其是那些上课出勤率低于20%的学生,更成为重点打击对象。这场整顿不仅对个体产生冲击,更深层次地揭示出泰国在签证管理、教育规范与国家形象建设上的严肃态度——泰国不再容忍教育体系被利用为灰色利益链的庇护所。
签证乱象频发,教育与就业双重受损
近年来,泰国成为外国人眼中的“理想跳板”,各类签证成为部分人从事非法活动的工具,尤其是学生签证(ED签)。不少外国人通过报名短期课程获得学生签证,实则并未参与学习,而是在泰国从事导游、按摩、教育等非法或打擦边球的职业。这一行为不仅扰乱了本地就业市场,还严重损害了泰国教育的公信力。
2024年底开始,泰国社交媒体如“CSI LA”爆出多个“幽灵学生”案例:一些注册语言学校的外国人实际未到校学习,而是从事博彩、电诈、非法就业,甚至在TikTok上公开炫耀滥用签证。这些人主要来自中国、印度、缅甸、马来西亚等国,活动地点集中在曼谷、普吉、清迈等旅游重地。
2025年初,泰国政府展开了针对学生签证滥用的打击行动。例如,在清迈的一所校园中,超过500名中国学生持有学生签证却未出席课程。 此外,南邦府的佛教学院也被发现存在类似问题,导致28名外国学生因长期缺课而被取消签证。
这些乱象触发了泰国政府的强烈反应:打击非法居留、整顿教育市场、规范外国人行为,已成为不可回避的国家行动。
学签整治全面启动:课程严查、出勤核实
针对学生签证被滥用的问题,泰国高等教育、科学、研究与创新部(MHESI)近期联合移民局发布新规,全面加强对非学历教育课程(Non-Degree)的监管,尤其是语言类短期课程:
新规重点包括:
- 课程必须提交详细教学内容、授课形式和教师信息,并限制最多180天,至少60%为线下授课。
- 院校需记录并上报学生出勤率,缺勤率高将导致签证撤销。
- 每月必须向MHESI系统更新学生状态(注册、退学、签证状态等)。
- 一旦发现不合规,相关课程将被撤销资质,严重者影响整所学校的未来招生。
- 移民局将不定期抽查校内学生是否在场学习,部分学校甚至已要求上课时实时拍照打卡。
MHESI部长Supamas Isarabhakdi公开表示:“新规不仅是整顿非法移民,更是为了保护真心来泰学习的国际学生,为泰国教育建立起更可信的国际声誉。”
为何学签成为重点整顿对象?
在泰国众多签证类型中,学生签证一度被视为“最易钻漏洞”的类型。与其他签证相比,它办理门槛低、审查宽松、停留时间长,成为不少人长期居留泰国的“灰色通行证”。
过去几年,泰国移民部门也对其他签证加强过整顿,比如:
DTV签证(数字游牧签):曾因审核松懈被部分人滥用,近期申请门槛已提升,并加强在线工作审核标准。
旅游免签政策:多次被外国人“来回刷签”,形成“假旅游真居留”的现象,已有泰国议员呼吁缩短免签停留周期,从60天缩至30天。
精英签、养老签等长期签证:也开始被检视使用目的是否符合原意。
但学生签的滥用不仅涉及“非法滞留”,更直接影响泰国的教育行业与国家软实力。泰国致力于打造“区域教育中心”的形象,在东南亚高等教育竞争中尤为看重国际学生质量。因此,学生签证被滥用,触及了国家形象核心。
对真留学生有何影响?
尽管监管趋严,真正有意来泰求学的国际学生不必担忧。这次整顿目标明确:打击“挂名上学、实则非法打工”的滥用行为,保护正规教育秩序和真正留学生的权益。
新规出台后,多所学校迅速调整课程结构,确保符合MHESI要求。例如:
- 调整课程时间为每周至少15小时,强化线下授课比例;
- 安排定期课堂签到与人脸识别系统;
- 主动配合移民局、教育部进行学生信息联动。
事实上,这些改革有利于提升课程质量与留学体验,有助于泰国吸引更多高质量国际学生,在全球教育市场上塑造良好口碑。
从签证管理到国家治理,泰国迈向更好的未来
从DTV审核收紧、旅游签免签周期调整,到此次学生签高压整顿,泰国正经历一场关于“外国人管理”的系统改革。这不仅是为了打击灰产、控制非法就业,更是泰国在重塑国家治理形象与国际形象的必由之路。
可以预见,泰国未来仍将持续加强对签证系统的管理和分类精细化调整。对于真正前来求学、工作、投资、旅游的外国人而言,只要遵纪守法,不仅不会受到影响,反而会因环境的清朗与规范而受益。
这场风暴,虽然来得猛烈,却也代表着泰国迈向更透明、更高标准的国际社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