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国新闻网XTHAI报道,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(BOI)近日重拳出击,推出五大投资新策,旨在帮助泰国企业应对美国关税挑战和全球贸易战的冲击。7月16日,BOI秘书长纳立在由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皮差主持的董事会会议后透露,这套名为“提升泰国企业适应新时代的能力”的新措施,目标直指提升泰国企业竞争力、强化本地产业链,同时降低外部贸易政策带来的风险。
说白了,泰国这次是下定决心,既要“护住自家地盘”,又要让企业练好内功。新措施涵盖五大关键领域,咱们来逐一拆解:
首先,中小企业成了重点扶持对象。那些在中小企业促进办公室登记的企业,若投资新型机械、自动化系统或节能改造等项目,税收优惠直接升级,从原来的“3年免税、投资额50%”提升到“5年免税、投资额100%”。这对中小老板们来说,简直是一针强心剂,助力他们加速迈向现代化。
其次,本地原料的使用被大力鼓励。特别是电动车和家电行业,只要拿到“泰国产品认证(Made in Thailand, MiT)”并按规定比例使用本地原料,就能额外享受2年免税优惠。这招不仅能拉动国内供应链,还能让“泰国制造”更有底气。
再来看第三点,生产过程审查变得更严。对汽车零件、家电、纺织、家具等高风险行业,原料必须经过“实质性转化”,比如至少改变4位海关税号,才能算真正的“泰国产品”。这是在防止“挂羊头卖狗肉”的行为,维护本土制造业的纯正血统。
第四项措施则直接收紧了对敏感行业的投资政策。像太阳能板、汽车改装零件、成品钢材以及对环境有潜在威胁的项目,BOI明确说“不”。这类项目必须落户工业园区,还限制了外国土地持有权,显然是想把风险降到最低。
最后,外籍雇佣政策也有调整。员工超100人的企业,泰籍员工占比必须达到70%以上,外籍高管和专家的最低薪资门槛也被拉高。这既是为了保障本地就业,也是希望通过政策杠杆,推动技术和知识向本地转移。
此外,BOI还在酝酿更多针对受美国关税冲击企业的专项支持,重点锁定泰国擅长的领域,比如食品、汽车零件、家电、电子设备、机械和珠宝等。纳立坦言,当下全球贸易战火正旺,泰国企业面临成本飙升和外部压力的双重夹击,政府必须快马加鞭,既要帮传统产业站稳脚跟,也得为经济可持续发展铺好路。
总的来说,这波新策颇有点“内外兼修”的味道。一方面,泰国想通过政策扶持让本国企业“强筋健骨”,另一方面也在严防外部风险,确保经济发展不被“卡脖子”。至于效果如何,咱们不妨拭目以待,毕竟在贸易战这片战场上,政策好不好,市场说了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