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国新闻网XTHAI报道,泰国的政治舞台再次掀起波澜!副总理普坦·威差亚猜代表总理宣布解散议会,这一重磅决定让本已混乱的政局雪上加霜。普坦直言不讳地表示,当前的体系“扭曲得一塌糊涂,完全没按常理出牌”,这种政治僵局已经开始动摇经济信心,若不及时扭转局面,国家的经济问题恐将进一步恶化。
事情的起因并不简单。此前,泰国人民党和印度人民党尝试联合组阁,却未能形成一个稳定统一的联盟,导致政坛罕见地分裂成三派:普泰党领导的少数派政府、为泰党作为反对派,以及人民党夹在中间扮演复杂角色。这种前所未有的分裂不仅让政治局势动荡不安,也让经济信任受到直接冲击。
在与法律专家一番紧急磋商后,普坦决定解散议会,将权力重新交给人民,通过大选寻找出路。这一决定已于2025年9月2日正式确认,而这已经是泰国历史上第15次采取如此重大举措。据议会信息资源中心的数据显示,过去90年间,泰国已14次因政治困境解散议会,堪称“政治重启”的老戏码。
翻开历史账本,泰国议会解散的原因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四类:
– 动议否决与政局不稳(7次):最常见的情况,政府失去众议院多数支持或内部撕裂,无法有效执政。比如1938年、1976年、1986年、1988年、1995年、1996年和2011年都上演过这一幕。
– 政策或法律纠纷(3次):政府强推争议法案,如大赦法或宪法修正案,引发公众和政界强烈反弹,1945年、1983年和2013年均因此解散。
– 政治或经济危机与抗议(3次):面对大规模抗议或经济动荡,政府选择解散议会以求突围,1992年“黑色五月”事件以及2006年、2013年危机时都这么干过。
– 政治策略(1次):少数情况是为谋求政治优势而采取的战术性举措,比如2023年那次,赶在选举时机调整阵营。
泰国议会解散的时间线更是像一部跌宕起伏的政治剧:
– 1938年:Phraya Phahol Pholphayuhasena上校因预算案动议失败黯然退场。
– 1945年:塞尼·帕拉莫因《战争罪犯法》引发冲突无奈解散。
– 1976年:库立·巴莫因政府内斗收场。
– 1983-1988年:炳·廷苏拉暖将军多次因行政与立法冲突、联盟分裂收手。
– 1992年:阿南德·班雅拉春因“黑色五月”政治危机解散。
– 1995-2000年:川立派和班汉·西尔巴阿查政府因行政矛盾和联盟破裂收场。
– 2006年:他信·西那瓦因抗议浪潮被迫解散。
– 2011-2013年:阿披实·维乍集瓦和英拉·西那瓦因联盟分裂及社会危机接连解散。
– 2023年:巴育·占奥差因行政立法冲突及新选举准备画上句号。
这次解散,泰国又站在了十字路口。所有人都在盯着看,这场“政治重启”到底是能打破僵局,还是又要在泰国那本动荡史书上添一笔新墨?毕竟,历史告诉我们,解散议会往往只是暂时止痛,要彻底治愈政治顽疾,泰国需要的恐怕是更深层次的变革。未来的大选,值得我们拭目以待!(
加入我们的讨论区 «点我加入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