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嘿,你知道泰国人吧,他们真的很懒啊!”我在曼谷一家咖啡馆里听到旁桌的外国游客随口说道。这句话并不新鲜,这些年来我听过不少类似的声音。
这种说法很容易脱口而出,尤其是当你的经历似乎“证实”了这一点时。然而,这些经历往往很片面:可能是家里那位整天窝在沙发上的泰国女友,或者一个你花了点小钱雇来修房顶却偷懒的工人,又或者是那位总觉得你配不上她女儿的泰国家婆——即便你已经掏了不少钱。

泰国人懒惰吗?
自从12年前我第一次来到泰国,我遇到的绝大多数泰国人都让我觉得勤劳得令人敬佩。从清晨忙碌的市场小贩,到街边卖辣木瓜沙拉(Som Tum)的阿姨,再到便利店收银员和咖啡店服务员,他们中的许多人每天工作时间长得惊人。
大多数泰国人天不亮就起床,尤其是那些自己做生意的人,往往一周工作六到七天。7-11便利店的员工几乎没有休息日,出租车司机在车里眯几小时就继续跑活儿,而在乡下,你会看到六七十岁的老人顶着烈日下田劳作,一天干满8小时。
那么,那些所谓的“懒惰泰国人”到底在哪里?
有人可能会反驳:“他们那是没办法,不工作就没饭吃。如果有机会,他们肯定会偷懒,靠别人过日子。”但放眼全球,有多少人不是因为生存需求而工作?又有多少人如果能选择轻松点的生活会拒绝呢?我承认,泰国没有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,不工作就意味着没收入,这种压力迫使大多数人必须勤奋。但这并不能简单归结为“懒惰”或“不懒惰”。

即使在中产阶级中,我也很少见到“懒惰”的普遍证据。我曾在泰国一家公司工作,泰国同事的表现和我在英国的同事并无太大差别:大多数人认真负责,有人效率高,有人慢条斯理,有人更有热情——这和世界各地的职场没什么两样。
至于泰国的上层阶级,那些富有的曼谷商人和他们的子女,确实更容易让人联想到“懒惰”。我见过一些富二代,开着豪车到处晃荡,整天和朋友吃喝玩乐。但这种现象哪里没有呢?全球的富裕阶层里,总有靠家族财富生活的“闲人”。
所以,我们到底在说谁懒惰?是夜里坐在酒吧里等客人的服务员,还是那些嫁给外国退休老人、靠养老金生活的泰国妻子?这些群体只是泰国人口中的一小部分,远不足以代表全体。
“Sabai Sabai”的生活态度
或许,“泰国人懒惰”的印象源于他们的工作效率不如西方人来得高。做事慢条斯理、偶尔显得不情愿,这些可能被误解为懒惰。但在我看来,这更多是文化差异的结果——泰国人推崇“Sabai Sabai”(舒适、轻松)的生活方式,再加上一点“mai bpen rai”(没关系)的随性态度。
泰国气候炎热潮湿,尤其在户外工作时,湿热的空气让人疲惫不堪。如果你整天在太阳底下干活,恐怕也不会兴高采烈地全力以赴。另一方面,我也确实见过一些泰国人在没人监督时偷工减料,或者能偷懒时绝不加班。但这真的是“懒惰”吗?还是说,他们只是在追求一种更轻松的生活节奏?这不正是许多人向往的状态吗——用最少的努力换取最大的回报,除非你真心热爱自己的工作。

也许区别在于闲暇时间的利用方式。作为外国人,我们可能会觉得空闲时应该做点“正事”:修理东西、学个新技能、运动健身。而许多泰国人更倾向于放松——看看电视剧、吃点零食、和朋友聊聊天。这种差异可能是“懒惰”印象的来源。
以我为例,我是个闲不下来的人,喜欢保持高效,讨厌浪费时间。但这只是我的性格使然,并不意味着喜欢慢节奏的人就是懒惰。也许我才该学着放松一点。
在我老家英国,人们普遍崇尚“今日事今日毕”的实干精神,但这种文化也在逐渐改变,总有人宁愿悠闲度日。泰国的情况其实也没什么不同——每个社会都有勤奋的人,也有偷懒的人。
我的亲身观察
认识的泰国人里,勤劳的远多于懒惰的。我的泰国家婆已经80多岁,每天清晨仍去市场摆摊卖菜,即便疫情期间也不肯歇着。她身上完全看不到“懒惰”的影子。我妻子的弟弟每周工作六天,早上6点就出门。我刚认识妻子时,她也是每天5点起床,一周工作六天。
当然,我也听说过例外。比如某个朋友的泰国女友,整天无所事事,却还请了佣人帮忙带孩子,自己只顾着打扮和自拍。但这种现象哪里都有,不独属于泰国。
概括的局限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