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国新闻网XTHAI报道,欧美之间的贸易谈判最近传出好消息,双方似乎接近达成一项重要协议,将对大多数产品设定15%的关税税率。这让人松了一口气,毕竟谁也不想看到一场全面贸易战爆发。
据知情外交官透露,这一协议的框架与美国本周刚和日本敲定的协议类似,成员国普遍对15%的关税税率持接受态度。欧盟官员更是积极推动,希望将这一税率覆盖到汽车等关键行业。不过,有个小插曲是,超过配额的钢铝进口可能会被“特殊照顾”,面临高达50%的关税,估计这会让相关行业捏一把汗。
当然,事情还没完全定下来。尽管欧盟对达成协议表现得相当乐观,但大家都清楚,最终的拍板还得看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心情。这位总统先生的决定向来让人摸不透,一名美方官员也直言,谈判仍在动态调整中,短期内可能不会有正式宣布。说白了,大家都在等特朗普的“最后一锤”,而这锤子会怎么落,谁也不知道。
回顾过去几周,欧美谈判可以说是“过山车”般的刺激。为了避免特朗普兑现对全球贸易伙伴加征关税的威胁,双方加紧磋商,两周前一度接近达成一致。然而,特朗普随后放话,如果8月1日前协议没谈成,就要对欧盟大多数商品征收30%的关税,直接让谈判陷入僵局。除了这“常规操作”,他还对汽车及零部件加征25%关税,把钢铝关税提到50%,甚至威胁下月对药品和半导体动手,顺便再给进口铜来个50%的“重拳”。这架势,颇有点“关税大棒”满天飞的味道。
不过,欧盟也不是好惹的。如果真到截止日期还没谈妥,特朗普又将关税提至30%,欧盟已经准备好反击。他们计划对超过900亿欧元(约合1342亿新元)的美国商品征收对等的30%关税,目标直指波音飞机、美国汽车和波本威士忌等“明星产品”。不仅如此,欧盟还在研究所谓的“反胁迫工具”,一旦启用,欧盟官员将有权限制美国企业进入欧洲市场。这套组合拳,打得可谓是有备而来。
尽管针锋相对的火药味浓厚,但欧盟成员国还是更倾向于继续谈判,争取在下月最后期限前达成协议。毕竟,讨论中的15%基准关税比当前4.8%的最惠国税率高出10个百分点,虽然有点“肉痛”,但也算能接受的妥协。知情人士还透露,欧盟希望这一税率能覆盖药品和芯片等敏感行业,足见这次谈判涉及面之广。
说到底,这场贸易博弈就像一场高悬的“悬疑剧”,结局如何全看最后几幕的演绎。特朗普会点头同意15%关税,还是挥舞30%的大棒?欧盟的反制会否真正落地?让我们拭目以待,毕竟在贸易战场上,没有永远的赢家,只有暂时的妥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