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国新闻网XTHAI报道,Telegram创始人帕维尔·杜罗夫近日再度成为法国司法关注的焦点。本周一,这位加密消息平台的掌门人在巴黎法庭接受了第三轮问讯,调查的重点直指Telegram平台涉嫌成为有组织犯罪的“帮凶”,涉及非法交易、儿童性虐待图片传播等重磅指控。事情可不简单,这位亿万富翁的命运似乎悬在了法国司法的天平上。
说起来,杜罗夫自从2024年8月在巴黎布尔歇机场被捕后,日子就没消停过。起初被拘留,随后缴纳了500万欧元的保释金才得以暂时脱身,但仍被禁止离开法国。如今,虽然司法管控有所松动,允许他短期前往阿联酋,但调查的紧箍咒可没松开。这一次的问讯,法国法官依旧紧盯着Telegram平台上泛滥的非法内容,试图揪出杜罗夫是否需为这些内容承担个人责任。
杜罗夫这边也不是吃素的,他对所有指控矢口否认,并通过四位律师团队向巴黎上诉法院提出动议,要求撤销案件,还就合宪性问题向法国法院和欧盟法院提出请求,摆出一副“绝不认栽”的架势。不过,法国方面倒是透露,自杜罗夫被捕以来,Telegram在与执法部门的合作上有了些许进步,算是给这场风波点了一盏微弱的“和解”之光。
顺带一提,杜罗夫可不是一般的科技大佬。他被称为“俄罗斯的扎克伯格”,拥有法国、俄罗斯和阿联酋多重国籍,身家据说高达155亿美元。Telegram这款近10亿用户青睐的加密消息应用,在俄语地区尤其吃香,但也因其加密特性和内容审核的宽松,常被贴上“犯罪温床”的标签。这次事件,法国总统马克龙也亲自下场澄清,表示逮捕纯属司法调查,与政治无关,但外界对于这一说法的质疑声依然不绝于耳。
说到底,这场风波不仅关乎杜罗夫个人的自由,更牵扯到科技平台与法律责任的边界之争。到底是平台要为用户行为“背锅”,还是创新者不应为工具的滥用负责?这个问题,恐怕短期内不会有定论。不过可以肯定的是,杜罗夫和Telegram的故事,远未到落幕的时候。咱们拭目以待,看看这位“科技斗士”能否在这场法国的司法风暴中全身而退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