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,“基于家庭生命周期的泰国家庭综合研究”发布,揭示了工作与生活平衡对泰国人的重要性。研究发现,尽管曼谷家庭收入最高,但幸福感却在泰国各地区中垫底。通勤时间长、家庭交流少和环境污染成为曼谷幸福的三大杀手,而在其他地区,财务压力则是幸福的最大威胁。这份报告为我们重新思考“金钱与幸福”的关系提供了新视角。
曼谷高收入,低幸福
研究显示,曼谷家庭平均月收入约2.93万泰铢(约5800人民币),远超其他地区,但幸福感评分仅为3.59(满分5分)。相比之下,其他地区的幸福感与收入对比如下:
地区 | 平均月收入(泰铢) | 幸福感评分(满分5分) |
---|---|---|
曼谷 | 29,300 | 3.59 |
东北部 | 10,800 | 3.80 |
中部(不含曼谷) | 17,600 | 3.72 |
北部 | 14,300 | 3.74 |
南部 | 20,200 | 3.84 |
曼谷的快节奏生活是幸福低分的主因。平均通勤时间超1.5小时,空气污染(PM2.5常年超标)和高昂生活成本让家庭交流时间被压缩。反观其他地区,社区联系更紧密,生活压力较小,幸福感自然更高。曼谷居民常抱怨:“赚得多有什么用?每天堵车两小时,回家只想瘫着。”
谁最不幸福?
项目负责人、玛希隆大学教授Rutja Phuphaibul指出,幸福感最低的群体是老年寡妇,其次是因父母外出务工而与亲戚同住的儿童。老年寡妇面临孤独、抑郁甚至自杀风险,急需社会关注。儿童则因缺乏父母陪伴,心理健康堪忧。Rutja建议政府和社区为这些群体提供针对性支持,同时鼓励父母多陪孩子,提升家庭凝聚力。
幸福的九大指标
研究由泰国研究基金会和玛希隆大学资助,通过以下九项指标衡量家庭幸福:
- 人际关系
- 角色与职责
- 经济状况
- 自力更生
- 社区凝聚力
- 精神发展
- 教育
- 医疗保健
- 富足生活
其中,“经济状况”得分最低,反映出财务压力是泰国人幸福的普遍障碍。报告指出,带婴儿或80岁以上老人的家庭幸福感普遍偏低,因育儿和养老成本高昂,家庭资源被进一步挤压。Rutja强调,国家福利体系需进一步完善,例如增加对老年人的心理支持和儿童的课后关怀项目。泰国健康部2024年数据显示,全国约15%的老年人有抑郁倾向,而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发生率高达20%,凸显了政策干预的迫切性。
幸福不止于金钱
这份研究揭示了一个朴素的真相:金钱买不到幸福。曼谷家庭尽管收入最高,却被通勤、污染和疏远的家庭关系拖累幸福感。相比之下,东北部和南部的低收入家庭凭借紧密的社区联系和简单的生活方式,活得更满足。无论是为老年寡妇提供心理支持,还是让父母多陪孩子,幸福的关键在于平衡与关怀。想提升幸福感?或许放下对金钱的执念,多花时间与家人相聚,才是泰国生活的真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