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国新闻网XTHAI报道,泰国健康状况正敲响警钟!2025年7月17日,泰国健康促进基金会(ThaiHealth)联合玛希隆大学人口与社会研究所发布《泰国健康报告2025》,揭示了泰国社会面临的严重健康危机,特别是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峻、自杀率不断攀升,以及生育率持续下降的“无可挽回”趋势。这份报告不仅是一份数据分析,更是对泰国社会的一次深刻反思。
首先,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泰国社会的“隐形杀手”。报告显示,超过1340万泰国人正遭受心理健康问题或精神疾病的困扰。每年约有3万人尝试自杀,其中5000人最终不幸离世,而抑郁症是导致自杀的主因。尤其令人痛心的是,8至24岁的儿童和青少年,以及老年群体,成为最脆弱的受害者。年轻一代在学业压力、社交媒体带来的“错过恐惧”(FOMO)、家庭暴力和社会期望中挣扎,而老年人则在人生转型期陷入情绪低谷。泰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经理蓬帖·翁瓦查拉派汶博士直言:“我们不能再忽视这些问题,必须保护我们的孩子和老人,避免他们沉迷于游戏、毒品或电子烟,用错误的方式逃避压力。”
与此同时,报告还列出了10项突出的健康和社会问题,包括酒类法律修订、电子烟威胁、医用大麻政策混乱、赌场合法化争议,以及泰国家庭的债务困境等。这些问题如同多米诺骨牌,相互关联,共同侵蚀着泰国社会的健康根基。
更令人担忧的是,泰国生育率已跌至历史低点。2023年,泰国生育率仅为1.1,在东南亚排名倒数第二,全球排名倒数第四。玛希隆大学人口与社会研究所的Phubes Samutjak博士指出:“全球188个国家都面临生育率下降的趋势,越富裕的国家生育率越低。”生活成本上升、女性角色转变以及新一代人对独立生活的追求,让“孩子”成为许多人无法承担的负担。尽管各国尝试通过托儿补贴、延长产假等政策刺激生育,但效果甚微。Phubes博士呼吁,泰国社会必须正视这一现实,关注新生儿质量而非数量,同时为超老龄化社会做好准备,例如吸引优质移民、延长退休年龄等。
此外,心理健康危机的背后,还隐藏着社会对精神疾病的误解和偏见。研究显示,尽管三分之一的泰国人对心理健康有一定认知,但仍有许多人将自杀视为“软弱”的表现。这种刻板印象让许多患者不敢求助,进一步加剧了问题。
值得一提的是,面对这些挑战,泰国也在积极探索解决方案。例如,数字化技术被用于糖尿病早期干预,而BMHH“抑郁症中心”推出的“鼻喷雾剂”创新疗法,为抑郁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。报告还强调,社会各界必须携手合作,不能将所有责任推给政府。只有每个人都参与进来,共同营造一个友善、互助的社会环境,泰国才能真正走向健康与幸福。
说到底,这份报告不仅是数据的冷冰冰呈现,更是对泰国社会的一次“灵魂拷问”。我们究竟想要一个怎样的未来?是继续让消费主义主宰幸福,还是停下来,用爱与关怀重建一个温暖的社会?或许,答案就在你我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