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国新闻网XTHAI报道,加沙地带的停火谈判似乎已走到悬崖边缘,以色列方面甚至开始考虑扩大军事行动,局势让人捏一把冷汗。据以色列媒体爆料,以总理内坦亚胡在7月31日与到访的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进行了长达三个小时的密谈。结果却不太乐观,以方认为哈马斯态度强硬,谈判几近破裂,短期内达成部分人质释放或临时停火的希望渺茫。
更让人担忧的是,以色列内部似乎已达成某种“共识”。有高级官员透露,以美双方不再追求短期协议,而是要寻求更全面的解决方案,包括解除哈马斯武装、实现加沙“非军事化”,并确保所有人质获释。这话听起来挺硬气,但背后透露的信号是:和平之路可能要被武力取代。另一边,《耶路撒冷邮报》援引消息人士称,以政府内部已认定哈马斯不会妥协,扩大军事行动几乎成为“不可避免”的选项。换句话说,硝烟味可能越来越浓。
再来看哈马斯这边,情况同样不乐观。据《以色列时报》报道,哈马斯在卡塔尔多哈的谈判代表明确表示,除非加沙的饥饿危机得到缓解,否则他们对重启谈判“毫无兴趣”。这话摆明了态度:基本需求都没解决,谈啥都免谈。更别提以方和美国已于7月24日召回多哈谈判人员,摆出一副要重新考虑“替代选项”的架势。
说到加沙的局势,不能不提人道主义危机的最新动态。威特科夫计划于8月1日亲自前往加沙,视察由美国和以色列支持的“加沙人道主义基金会”(GHF)援助物资分发点。这个私营组织自5月下旬起绕开联合国系统,直接接管加沙援助分发工作。据报道,该组织本周内将实现第一亿份餐食的发放,现场甚至有妇女带着洋葱离开时对工作人员露出笑容,令人感慨。然而,事情远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美好。援助点附近,以军频频向接近的巴勒斯坦民众开火,造成大量伤亡。据统计,仅本周二一天,就有44名巴勒斯坦人在靠近GHF分发点时被以军击杀,其中包括一名23岁的年轻工人奥斯马·塔里菲,他的家人仅仅因为缺乏食物而失去亲人。这样的悲剧几乎每天都在上演,援助与暴力并存的现实令人痛心。
更让人揪心的是,GHF这一美国支持的援助模式从一开始就饱受争议。内部运作混乱、外部质疑不断,甚至在初期就因问题频发而短暂暂停过物资发放。尽管如此,该组织仍在加沙中部和南部等地设立了多个分发中心,试图填补饥饿的空白。但在枪声和混乱中,所谓的“人道主义”究竟能走多远,仍是个大大的问号。
眼下,停火谈判的僵局与人道危机的加剧交织,加沙地带的未来越发扑朔迷离。以色列是否真会扩大军事行动?哈马斯又是否会在压力下让步?这一切,恐怕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普通民众依然是最大受害者,他们的生存希望正被战火和谈判桌上的博弈一点点吞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