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国新闻网XTHAI报道,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,代理型AI(Agentic AI)成为科技圈的热词,但其未来却并非一片光明。据最新研究预测,到2027年底,超过40%的代理型AI项目将因成本飙升、商业价值模糊以及风险管控不足而被取消。这可不是小数目,背后藏着多少企业的期待与失落,着实让人唏嘘。
研究机构的高级分析师直言不讳:“现在的代理型AI项目多半还停留在试验阶段,甚至只是概念验证,更多是被市场炒作推着走,而不是真正解决了问题。”他还点出,很多企业盲目跟风,却忽略了大规模部署AI代理所需的巨大成本和技术复杂性,结果往往是项目卡壳,无法真正落地。这种“热血上头”的现象,多少有点像科技界的“冲动消费”,买回来才发现“不好用”。
更有趣的是,调查显示,在3412名受访者中,只有19%的人表示自己的组织对代理型AI投入了重金,42%则是小心翼翼地试水,剩下的要么观望,要么干脆没打算掺和。更别提市场上有些厂商直接玩起了“洗牌”套路,把原有的AI助手、自动化机器人稍作包装,就敢标榜成“代理型AI”,实则换汤不换药。据统计,数千家宣称提供代理型AI服务的供应商中,真正靠谱的不过百来家,堪称“鱼龙混杂”。
当然,话虽如此,代理型AI的前景并非全无希望。专家预测,到2028年,至少15%的日常企业决策将由这类技术自主完成,而目前这一比例几乎为零;更有33%的企业应用软件将嵌入代理型AI功能。听起来是不是很“科幻”?但前提是,企业得先迈过眼前的技术门槛和成本挑战。研究建议,企业在初期应聚焦于能带来明确回报的领域,避免一窝蜂投入,别指望AI能立马变“万能神器”。
说到底,代理型AI的未来就像一场豪赌,有人押注它能革新企业生产力,有人却担心它只是个“烧钱黑洞”。那么问题来了,你觉得这场AI浪潮,会是企业的“救命稻草”还是“烫手山芋”?不管怎样,科技的每一步探索都值得关注,毕竟,谁能料到下一次突破会发生在哪一刻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