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国新闻网XTHAI报道,随着全球海运市场供过于求的压力持续加大,再加上关税政策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对贸易路线的冲击,亚洲至美国的海运价格今年可能进一步走低。航运市场这池水,已经不是一般的“波涛汹涌”,而是让人直呼“风浪太大,船都快翻了”!
根据航运分析公司Xeneta的数据,自6月1日以来,从亚洲运往美国西海岸和东海岸的集装箱平均即期运价分别暴跌了58%和46%,而且这下滑的势头似乎还没刹住车的意思。数据显示,5月底到6月初,由于托运人抓住90天关税暂缓期的窗口期疯狂赶货,运价曾短暂抬头,但好景不长,随着需求疲软和运力过剩的问题暴露,运价迅速下滑,犹如坐上了过山车。Xeneta的首席技术与数据官Erik Devetak直言不讳:“全球运力过剩的问题相当严重,这种局面短期内难以扭转。中国对美贸易受挫,欧盟经济也不景气,航次取消恐怕要成为家常便饭了。”
与此同时,敦豪全球货运物流亚太区首席执行官Niki Frank也无奈表示,初夏时分的那波短暂运价上涨就像昙花一现,承运商们急匆匆增加了太平洋航线的运力想吃红利,结果需求一回落,运力过剩的尴尬就摆在了台面上。海运解决方案提供商Veson Nautical的分析师Jarl Milford更是预测,随着下半年更多新船投入市场,运价只会继续“跌跌不休”。他说:“关税政策和全球需求疲软的双重夹击,让市场压力山大。”
不过,事情也不是完全没有转机。杰富瑞研究指出,受也门胡塞武装袭击的影响,一些承运商选择绕行红海,甚至为了躲避关税,直接绕开美国港口。这种“宁愿多走几步路也不想多交一分钱”的操作,虽然航程变长,倒是无形中消化了超过10%的集装箱船供应,让运力利用率维持在86%至87%的“健康”水平,算是稍微撑住了运价的下限。
然而,最新数据却让人高兴不起来。近期对美国的即期订舱量显示,7月运输量可能进一步下滑,跨太平洋航线的运费恐将跌至今年最低点。不过,运往欧洲和拉丁美洲的运价倒是相对坚挺,算是给承运商们留了一点喘息空间。
总的来说,下半年的海运市场前景依然扑朔迷离。正如海洋网联船务公司所言,贸易不确定性让未来更加复杂。运力过剩、需求走弱、地缘政治风险,种种问题交织在一起,航运业这场“风暴”到底何时能停,还得拭目以待。而在风暴中,承运商们或许只能一边咬牙撑着,一边祈祷别被下一波浪头拍翻。将来是“柳暗花明”还是“雪上加霜”,咱们接着看吧!
加入我们的讨论区 «点我加入»